農業工業化研究院2016-03-19 —梁忠慶
胡權:我們把題目擬定為:工業4.0時代的殺手級應用大家知道工業4.0研究院對這個新時期也有一個明確的判斷,那就是“網路化”。這些上市公司的董事長接著繼續提出問題,如果認為這是一個革命時期,那麼什麼東西最值得關注呢?工業4.0研究院是把“引領第四次工業革命”作為使命的。
這個結論有兩個方面,一是這個時期是革命,不是改進,不是完善;二是這個時期是新技術驅動的。總所周知,工業4.0研究院有一個清晰的結論:目前人類社會處於一個新技術革命時期,我們把它稱為“第四次工業革命”。這個問題是:如果我們現在處於一個新的時期,那麼它擁有什麼規律呢?總所周知,工業4.0研究院有一個清晰的結論:目前人類社會處於一個新技術革命時期,我們把它稱為“第四次工業革命”。這個主題有一個背景,需要跟大家解釋一下。
工業4.0研究院過去一年一直在跟一些上市公司進行溝通,當然,這些上市公司都是製造企業,也有部分IT企業,以及互聯網公司,但大家都問到一個問題。大家應該可以看到這樣的情況。從新技術革命的經濟規律來看,在初期由於缺乏成熟的產業結構,整個行業是迷茫的,充滿了質疑和忽悠,有人懷疑新技術革命是否存在,也有人開始號稱自己瞭解未來是什麼。這也是目前不少企業家正在追求的,例如,GE、西門子、海爾、紅領等,甚至於一些小型的創業企業,也把打造工業級的BAT作為目標,這樣的小型企業比較多,不一一列舉了。因為殺手級應用可能促使一些類似BAT的工業級翹楚出現。
在互聯網時代,一直有不少提法,殺手級應用、生態、跨界、爆破點等等。對於工業4.0時代的早期,也許殺手級應用值得大家關注。因此,既然工業4.0研究院認為新技術革命的核心特徵是“網路化“,自然開始有了第三個問題了,跟過去十來年快速發展的互聯網對比。這樣,我們對未來新技術革命的認識就有一個全景了,也就是不同的專家實際上有不同的認識邏輯以及重點,工業4.0研究院重點是放到“網路化”上面的。阿裡研究院的報告也可以查看連結。安司長的報告可以查看工業4.0創新平臺。阿裡研究院則直接把重點放到了“資料”上了。例如,工信部安筱鵬副司長強調的是智慧製造,以及資料驅動。網路化是這個新技術革命時期的最突出的特點,而不是其他,例如大資料之類的,這是工業4.0研究院與其他專家不同的判斷。
對比互聯網時代的初期,殺手級應用是一個非常大的機會,這個機會需要深刻認識。不過我們更關心的是,這個時期有什麼機會?似乎國家的確在做這個事情,例如國家出臺了智慧製造方面的標準規範。在這樣的基礎上,工業4.0時代的初期正在形成範式,工業4.0算是一種範式,工業互聯網也是一種,也許智慧製造可以成為一種。工業4.0研究院目前有一個CPS研究中心,期望可以做一些事情,彌補這方面的不足。這是一個遺憾的事情。工業4.0研究院跟蹤的情況是明確的,全球新技術革命的核心技術是CPS,德國和美國都做了大量的工作。我們也瞭解到工信部在組織諸如中國電子技術標準研究院做一些標準化的東西,但我們感覺對全球的CPS進展瞭解不夠深入,也不夠全面,更多感覺是在完成國家的任務。
如果你不提工業4.0,似乎你的裝備就比較落後,不提智慧製造,似乎你是不具有先進性的。這往往還跟你能否得到政府資金支持大有關係。中國國內的市場和產業環境比較複雜,國家提供了大量的資金和政策支援,這使得概念的擁護者心思比較複雜。目前西門子自己推的數字化工廠解決方案,本質上還是兩化融合的方案,還談不上工業4.0的解決方案,這一點是比較明確的。第二,報告中明確指出了Digital Factory是未來的戰略。這也就是目前西門子在推的數字化工廠解決方案。 第一個結論,就是機械與控制(本質上就是資訊技術)的融合。在2007年的時候,西門子收購UGS,曾經寫了一份給投資人的報告,這份報告清晰的表達了西門子未來時間的戰略意圖。當德國人提出了”工業4.0”概念之後,國內馬上有了不少工業4.0示範試點,如果客觀的去看德國人的工業4.0定義,他們是不敢說也沒有說他們在做工業4.0,只是說正在推進相關工作。國內應用預測性維護的企業還主要集中到航太軍工、汽車以及機械行業。
西門子的Sinalytics平臺的官方介紹,也可以查看工業4.0創新平臺的資料,資料是英文版的,工業4.0創新平臺還沒有發佈中文版。比較缺乏互聯網基因的西門子在去年才深刻意識到這一點,很快就推出了自己的品牌Sinalytics,也跟隨GE推出了以預測性維護為核心的應用平臺。工業4.0研究院認為,預測性維護在成本較高的時候,主要在高價值行業會應用效果較好。預測性維護是GE主推的業務,也正是GE的實踐,讓預測性維護這個應用比較知名,但不少行業人士忽略了應用的場景。瞭解經濟學的應該明白,我們講的是經濟學意義上的市場經濟,也就是價格可以正常發揮功效,但實際經濟生活中存在大量的“壟斷”和“非市場經濟”,自然就有剛需存在了。我們是直接把它稱為“剛需“的。當然,經濟學家實際上有一個結論,“市場經濟中無剛需”。接下來我們講講這三個殺手級應用。
第一個殺手級應用是“預測性維護”。對於微信的核心價值替代作用,我們認為是替代手機通信的。因此,我們對殺手級應用的理解就清楚了,那就是具有核心價值替代和網路外部性的某種應用。因此,諸如QQ的即時通信佔據了互聯網時代的主流,直接導致了BAT中的騰訊存在了,並延續其壟斷力量到現在。使用電子郵件也是一種替代人們遠端溝通核心價值,但同時還有QQ之類的即時通信,這使得電子郵件的核心價值替代被局限在某些特定領域,而QQ所具有的社交屬性,非常好體現了網路外部性特徵,從而導致了規模經濟性出現。
在一個新技術革命初期,具有殺手特質的,一般是可以替代人們的某種核心價值。互聯網時代的初期,上網看新聞是替代報紙的核心價值。實際上是有我們的內在判斷標準的。主要是兩個標準:核心價值替代和網路外部性。工業4.0研究院認為,預測性維護、工業物聯網/CPS、大規模定制成為殺手級應用的可能性比較高。為什麼會選擇這三個領域或應用呢?當然,每位朋友眼中的圖一定也有不同的含義和價值。工業4.0研究院關注的是“網路化”。這個圖示中有好幾個網路化的地方,CPS、工業物聯網、服務互聯網等等。毫無疑問,這是工業視角的網路化。接下來我講第二個殺手級應用:工業物聯網/CPS。由於做預測性維護,涉及到一些IT設備的投入,擅長製造的企業不一定懂或者願意投入,這樣的現象是存在的。現在我們來談談第三個殺手級應用。
現在我們來談談第三個殺手級應用。這裡面蘊含的商機非常大,而且還可以形成一個很大的平臺,這也是諸如華為等企業開始推LiteOS等物聯網平臺的緣故吧,IBM也推了Bluemix等。如果從生意的角度來講,第二個殺手級應用是什麼呢?我認為主觀上把設備、產線和車間聯網了,客觀上是實現了生產現場的“智慧化”。這樣講我擔心不少企業家聽不懂。試著想一想,如果虛擬世界(資訊系統中)能夠跟物理世界(設備、機床、產線、車間及工廠)等一一對應,生產管理是很容易實現的,成本上也是有很強的競爭力的。我之所以在提第二個殺手級應用的時候,把工業物聯網放進來了,是擔心大家不太清楚CPS,因為工業物聯網的確跟CPS有關聯。例如,美國USAF就發明了數字孿生體(Digital Twin)以及數字執行緒(Digital Thread)概念,在工業4.0研究院看來,這就是為了說明CPS的。換句話講,沒有CPS的,根本談不上工業4.0。但CPS是什麼東西呢?從字面上理解,不就是虛擬世界跟現實世界的融合嘛。不同於互聯網+或者互聯網公司的視角,這是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作為德國的企業,西門子是很注意CPS相關技術的應用研究,這是很多中國行業人士不太注意的。熟悉三大集成的,應該知道,大規模定制本質上是需要端到端集成的。它是怎麼做到的?工業4.0研究院做了一些研究,發現還是工業4.0體系中講的“集成”,當然工業4.0體系中有三大集成。西門子的SEWC主要還是縱向集成,也就是在工廠內部的集成。
實際上,大家對西門子在成都的工廠比較熟悉,似乎SEWC工廠很厲害,但如果從產品形態來看,本質上還是大規模製造,但它的集成度非常高。也就是說,西門子在程度的SEWC工廠既不是非標,也不是大規模定制。但它的確生產效率很高,產品品質也不錯。什麼願意導致了一些企業似乎很快做到了定制,而有的仍然是非標呢?或者仍然是大規模製造呢?不過,大家應該注意到,一些企業在大規模定制方面比較努力,但有些企業為什麼不做呢?國內嘗試往大規模定制方向走的企業還不少,例如,海爾就不斷在做這個嘗試。安筱鵬司長在演講中也頻繁提出這個問題,他跟德國專家接觸比較多,也算是比較瞭解情況的,可見他也是有這個理解的。德國工業4.0體系中,對工業4.0的定義是明確的(部分行業人士不太瞭解這個情況,需要注意),“個性化的客戶需求”是有清晰描述的。
社會上談論得比較火的紅領,的確是大規模定制的案例,它本身的創新似乎不太出奇,但我需要提醒的大家的是,在服裝領域,也許它可能實現核心價值替代。前面提出的兩個殺手級應用,用其兩大標準來衡量,他們的網路外部性比較強,而核心價值替代並不突出,但大規模定制的核心價值替代是非常明顯的。我們把第三個殺手級應用稱為“大規模定制”,這個機會是一個大市場。總結以上分享的內容,主要是幾點:
1. 我們正在經歷的新技術革命時期(工業4.0時代),關鍵字是“網路化”,與互聯網時代相比,將出現些殺手級應用,這些殺手級應用具有核心價值替代和網路外部性兩大特徵。
2. 預測性維護將成為工業4.0時代的“剛需”,這將主要在高價值行業率先實現。
3. 工業物聯網或CPS最體現工業4.0時代的“網路化”的技術特徵,是所有行業升級或演進的基礎。
4. 大規模定制如果可以解決成本問題,是最具有核心價值替代的機會。之所以稱大規模定制將成為時尚,是因為企業家肯定會以大規模定制(或者C2B等概念)之名,實行核心價值替代之實。這就是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意義所在。
做輕工業服裝的紅領,就在籌畫這件事情。當然,它擁有的不僅僅是理想,也許,正因為紅領的被關注,會吸引更多的企業家去踐行“大規模定制”,我們稱之為“時尚”。如果您可以找到一種領域,有機會利用新技術對原有生產系統進行改進,當然,如果可以改進價值生態,更有價值,最終可以實現大規模定制,您的創新肯定會給您帶來巨大的市場機會。不過要注意,衡量大規模定制這個殺手級應用的殺手價值,應該從成本來考慮,如果成本太高,是不具有多大替代作用的。道理很簡單,工業化進程,本來就是替代傳統的手工的,傳統手工本質上就是定制的,歷史就是這樣的演進的。
電子商務本身是替代了傳統的管道,但大規模定制可以更好替代電子商務,所謂替代,不是說原有的特定功能消失,而是它變成了你的某個環節而已。但僅僅是大規模定制這個殺手級應用,也足夠讓製造企業感到興奮了,這對於中國企業家來講,是一個非常巨大的機會。因為你可以做核心價值的替代,這次你替代的是電子商務,也就是管道。即便複雜度諸如汽車,也只能做到柔性,也就是每個產線最多6個產品型號的加工製造。所以,大家爭論的大規模定制問題,應該限定在具體的行業,跨行業討論,是不具有價值的。也就是產品或工藝流程本身不是非常複雜的。相比較航太軍工,服裝和家電顯然不是複雜行業。家居行業也不是。大家應該容易理解為什麼這些行業容易出現大規模定制的實踐了。提醒大家注意,在做大規模定制的行業,大都是比較簡單的行業,不是複雜行業。這裡的簡單複雜是基於Complicated,而不是基於Complex來講的。還是回到核心問題上,為什麼有些行業在做大規模定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