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Uber合併壟斷造成漲價

2016/8/17 下午 05:10:42 次瀏覽 分類:行銷營運

8月1日下午,滴滴出行宣布將收購美國打車軟件Uber在中國業務。雙方達成戰略合作後,滴滴出行與Uber全球將相互持股,成為對方的少數股權股東,Uber全球將持有滴滴5.89%的股權。

兩大平台合併,對打車的用戶來說可不是什麼好事。業內人士分析稱,滴滴Uber一旦合併,必然會造成壟斷,到時候就是店大欺客的時候來臨了。事實上,類似的合併案多此發現,優酷和土豆合併、滴滴和快的、58同城和趕集網、美團和大眾點評、攜程和去哪兒,所以Uber和滴滴合併並不令人驚訝,但速度之快令人稍感意外。

滴滴Uber漲價意味著網約車行業通過瘋狂補貼爭搶市場行為的終結,顯然兩家平台終於忍受不了難以見底的補貼“黑洞”,尤其是Uber急於擺脫虧損的中國業務加快上市,二者最終互相妥協了。

公開資據數據顯示,滴滴Uber等網約車一直處於賠本賺吆喝的狀態。今年年初,Uber官方透露在中國2015年一年虧損10億美元;滴滴雖未公佈具體數字,但有媒體估算其2015年至少虧損100億元。

正是靠著瘋狂地補貼,滴滴搶下了超過八成的市場份額,如果與Uber合併,兩者在中國網約車的市場份額將超過90%。

前述業內人士表示,瘋狂補貼原本是一種典型的不正當競爭行為,此前監管部門卻視而不見。此次網約車新政的出台,有宣告了私家車加盟的C2C模式的末日。在資本與政策的雙重壓力之下,滴滴Uber無奈合併。不過網約車行業又將籠罩在壟斷的陰影之中。雖然合併還未構成實質壟斷,但在缺乏有效競爭的背景下,壟斷幾乎是不可避免的。

在壟斷的背景下,滴滴Uber合併後漲價幾乎是必然的。因為近日出台的網約車新政給出了一個有力的藉口。研究一下新政就能發現,新政規定網約車和出租車必須實現差異化競爭,但網約車不享受燃油補貼,未來許可證也不再收費,此外新政還規定網約車定價不得低於成本,這其實已經堵死了網約車低價運營的可能。

據央視報導,從上個月開始,滴滴Uber等網絡約車平台,在國內多個城市不約而同地開始漲價,漲幅達到20-30%。而上述業內人士判斷,“如果實行與出租車的差異化經營,未來網約車價格將高出出租車20%,甚至50%,再漲個30%是完全有可能的。”

除了漲價,大量的低端私家車也將被滴滴和Uber拋棄,兩家平台下超過7成的低端私家車將不得不退出網約車市場。當然,在資本的重壓下,滴滴Uber恐怕已經顧不上再考慮乘客和司機的感受了,盡快實現盈利,至少是讓外界看到盈利的可能,是滴滴Uber迫切實現的目的。畢竟面臨數百億美元的投資和近千億的估值的壓力,可靠的盈利模式才是未來上市套現的強有力保障。(週盈)

責任編輯:李孟鵬(QN0018)



免責聲明:本文系網絡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但因轉載眾多,無法確認真正原始作者,故僅標明轉載來源。如涉及作品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繫,我們將根據您提供的版權證明材料確認版權並按國家標準支付稿酬或刪除內容!本文內容為原作者觀點,並不代表本公眾號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相關資訊

    同類下暫無推薦的資訊...

共0條評論網友評論

    暫無評論,快來搶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