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私董會的“成長煩惱”

2016/8/17 下午 03:14:37 次瀏覽 分類:行銷營運

朱小斌

私人董事會作為企業家(CEO )的一種學習發展模式,蟄伏數年之後,2014 年突然間在企業家圈子裡流行,大江南北不下幾十家私人董事會組織雨後春筍般冒了出來。然而,企業家對一哄而上的私人董事會有些不知所措,認知誤區連連,而不少私董會也漸漸出現成長的煩惱。作為新興事物,中國的私人董事會如何應對未來的挑戰?

多重誤區

雖然目前私人董事會在企業家圈子裡漸漸流行起來,但很多企業家對這一學習模式的理解,或多或少存在誤區。

誤區一:私人董事會與商學院沒什麼本質差別,是另一種形式的管理培訓或管理課程。

其實,私蕫會與商學院有區別的:商學院教的主要是結構化的知識,私董會上主要是通過提問及經驗和智慧的碰撞促進每個成員反思;商學院上討論的大多是世界500 強的案例,私人董事會上討論的都是企業家自己鮮活的案例和困擾自身的真實問題;商學院是一大群學生聽教授講,是一種單向的“給予-接受”模式,私董會是私密小團體內部的深度交流和共鳴,是一種網狀的“互動-反饋”模式;商學院是階段性學習,通常半年、一年,最多兩年就結束了,而私董會是長期甚至是終身的學習、反思和修煉。

誤區二:私人董事會是另一種形式的企業傢俱樂部或社交圈子。

私董會與俱樂部、社交圈子的區別在於:俱樂部(社交圈子)的主要目的是交流各類信息以及獲取資源和合作機會,而私董會主要立足於企業家個人成長和領導力提升,兩者目的完全不一樣;俱樂部(社交圈子)每次活動的人數通常都比較多,很難有私人董事會十幾個人的交流深度;俱樂部(社交圈子)每次活動來參加的人員都不固定,互相很難形成成員之間的深度了解和長期促進,而私人董事會每次組員都相對固定,大家不必重複了解,每次都能比上次互相了解得更深入,容易形成一次比一次深入的“學習-行動-反思”的良性循環。

誤區三:私人董事會與企業家自己組織的“閨蜜聚會”沒什麼差別。

確實,“閨蜜小組”具備一些私人董事會的特徵,比如規模比較小,通常都是企業一把手,每次聚會人員相對固定,討論問題也比較深入等。“閨蜜聚會”與私人董事會的差異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首先,企業家自己組建的“閨蜜小組”成員大多是當地或者鄰近地區的企業家,基本上是“氣味相投”或者說思考模式比較接近的,這就容易產生同質性。而私人董事會強調的是異質性,希望組員們只是價值觀相互認可,其他比如行業、區域、經歷背景、思維方式等都最好有所差異,成員才能得到更多元化的衝擊。

其次,企業家自己組建的“閨蜜小組”一般沒有專業的主持人,大家的交流通常會比較零散,即使有時比較深入,但大多還是給當事人在建議層面和心理層面的支持,很難形成借當事人的問題,通過不斷的提問,達到促進所有人都能深刻反思,最終改變自己的心智模式和行為模式。要達到這個境界,必須要有引導能力較強的主持人參與才能實現。

再者,企業家自己組建的“閨蜜小組”是一個封閉系統,私人董事會是一個開放系統,比如私人董事會每個小組領教和組員有可能到其他小組去作嘉賓,每年有一次年會所有的小組都會在一起,而且每個小組每年都會有少量的新成員加入,這些都保證了學習的開放性。

誤區四:私人董事會就是企業家的外部顧問團。

外部顧問團與私人董事會也有很大的差異:外部顧問一般的專業或專家型的人,他們解決的一般都是企業經營和管理層面上的具體問題,很難像私人董事會裡都是“同病相憐”的企業家那麼容易產生共鳴,企業家一般都有很強的獨立意志和思維框架,如果不讓他們放下防禦心理,徹底打開,再好的建議也無法真正落實下去;外部顧問一般給的都是建議和方案,這些方案和建議適不適合企業的實際情況,能不能落地,都是很大的問題,而私人董事會不太提倡給太多的建議,更重要的是讓企業家自己找到問題的解決方案,並且通過長期的相互監督和促進,讓企業家不斷提升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企業家的外部顧問一般不是同一個時間與企業家交流,這種一對一的交流與私人董事會多對多的網狀互動,可能得到的智慧生髮和反思深度是不可同日而語的。

誰更適合

私人董事會是一種企業家(CEO )個人成長和領導力提升的學習模式。雖然發源於美國,但半個多世紀來很多機構都對其模式進行了自己的詮釋與創新。私人董事會的核心應該是“同僚交互教練小組”,小組成員之間的互動方式是這個模式的關鍵所在。一般而言,私人董事會小組由10 20 位非競爭關係的企業一把手組成,每兩個月舉行一次為期兩天(或者每個月一天)的會議。每個小組由一名“領教”(領導力教練)主持,通過建立坦誠、信任、可表達真實想法的私密交流環境,使組員能開放地傾訴企業、個人和家庭面臨的各種問題和壓力。小組通過“出於關心目的的交鋒”,建立自我反思的意識,釐清問題背後的本質;通過不同行業和背景的觀點碰撞,豐富看問題的角度,提高決策的科學性;通過人生經歷和感悟的分享,舒緩壓力,明確方向,持續獲得前進的能量。

私人董事會並不是企業家(CEO )學習發展的唯一模式,更不能說是最優的模式,它也有自己的適用性。企業家學習和發展的模式有很多,包括商學院EMBA 和其他EDP 課程,請外部專家顧問,接受各類培訓,請一對一教練,甚至是禪修靈修等。這些模式都有各自的特點和用途,不能說哪一種最優,只能說企業家需要根據企業處在哪個發展階段,需要解決什麼樣的問題,自身的學習風格和喜好,選擇最合適的學習和發展模式。所以說,私人董事會並不是適合每一個企業家,那麼其適用性究竟在哪?

企業處於成長期的企業家比較適合私人董事會。這個階段的企業家已經過了抓機會、求生存的階段,不是特別渴望那些“立竿見影”的良藥,而且對自身領導力的提升和企業的發展壯大有很強烈的願望。所以,創業期的企業家並不適合這一學習模式;而那些處於成熟期的大企業,由於大多已經有比較規範的公司董事會,他們對私人董事會的需求又會減弱。

企業員工人數超過300 人,主要是靠人才取勝的行業,這樣的企業家會比較適合私人董事會。300 人以上的企業,靠一個人是看不過來了的,需要建立職業化團隊來運作和管理,這就對企業家的領導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靠人才取勝的行業與靠資源取勝的行業相比,企業家對自身的領導力有更強的提升意願。

在商學院接受過系統學習、自身又比較喜歡群體互動學習方式的企業家,比較適合私人董事會,因為大家都受過基本的商業教育,溝通起來會更順暢,加上喜歡群體互動而不是一個人獨自探索的學習風格,這樣就能在私人董事會小組中有更多共享和更多收穫。

成長的煩惱

目前組織私人董事會的機構越來越多,總的來說是一件好事情,說明這種學習模式開始得到越來越多的企業家的關注。但任何一個新模式或新行業都會出現一哄而上、良莠不齊的混亂時期,這就是考驗每家機構的時候了。在中國,私人董事會模式的未來發展可能會碰到不少“成長的煩惱”。

私人董事會是一項教育事業,需要長期耕耘、全心付出,而不是一條掙快錢的投機捷徑。目前,很多私人董事會的運營機構沒有弄清這一點,覺得是一個新的金礦,在具體操作過程中會發現長期運營一個小組所要付出的非常多,收益又非常有限,很容易動從企業家身上掙錢的腦筋。這是非常危險的,很容易破壞企業家的信任感。

私人董事會需要盡量避免利益衝突,所以同一小組的企業家之間最好不要有相互投資或者生意上的往來。目前一些私人董事會運營機構本身就是一個投資以及機會資源互換的圈子,組員之間很難避免這一點,將來可能也會構成挑戰。

私人董事會最核心的目的是企業家個人成長,企業家個人成長了,他自己和團隊找到了內生的解決辦法,企業向上突破和發展的可能性就增加了。目前一些私人董事會大多還是指望幫企業解決實際的困難和經營問題,由於沒有非常深入地了解企業的實際情況,貿然給出的建議很可能是一個陷阱。如果企業家只求立竿見影的速效藥,把別人意見直接拿來就用,很容易對組織造成負面的影響,甚至會適得其反。

私人董事會必須要有自己的核心價值觀,目前大多數私人董事會運營機構對此沒有足夠重視,沒有非常深入地討論組織的使命、願景和價值觀,一些私人董事會做成私密的小圈子,開放性不足,容易變成一個自我封閉的富人俱樂部,也許會加劇社會的排斥心理,這對其可持續發展也是一個重大的挑戰。

私人董事會並不是一個簡單的小組討論或者聊天,需要非常深厚的理論、工具和方法的支撐。比如,領導力發展理論與實踐,教練理論與技術,成人學習理論,行動學習和促動技術,小團隊(真北團隊)互動理論,心理學、組織學和管理學的前沿理論與實踐等。好的私人董事會運營機構需要有強大的學術和研究作為支撐,但目前市場上很多機構還不具備這個條件,也可能會成為其發展的障礙。

私董會未來

無論是從理論還是從實踐來看,私人董事會都應該是企業家(CEO )學習和發展的一種前景廣闊的模式。

從理論上講,馬爾科姆•諾爾斯(Malcolm Knowles )把成人教育定義為“幫助成人學習的藝術和科學”,他認為成人學習有五個特徵:學習必須是與其工作或生活相關的和有價值的;成人更傾向於自我指導,他們希望對自己的學習有掌控感;成人擁有豐富的人生經歷,可以作為學習的資源;一般而言,大多數成人有內在動力去學習,只是需要找到他們的動力所在;成人的學習方法是以問題為中心的,他們希望能馬上學以致用。

這些特徵在私人董事會這一學習發展模式中得到充分的體現。私人董事會與企業家的個人成長、企業成長直接相關,目標是提升領導力,做一個更好的、更輕鬆的、能帶領企業持續發展壯大的董事長。私人董事會沒有教授授課,核心是企業家之間的互相學習以及自己對自己的挑戰,在什麼時間什麼地點學習,每次討論哪個問題,請什麼嘉賓來等都是小組成員民主決策。私人董事會充分把每個成員的人生經歷當做一個寶藏,有故事的人互相“領教”會得到強烈的共鳴。企業家加入私人董事會的內在動力也是非常明確的,例如內心的孤獨感,做一個更輕鬆、更健康的企業一把手,把企業進一步做好做大等。私人董事會每次都是成員自己提出最困擾的問題,然後投票得到大家最關心的問題進行討論,只有當下最困擾的實際問題才最有可能觸發行動和改變。

中國的民營企業家(私營企業主)的數量遠遠超過美國,可以預見的是,民營企業家們未來十年遇到的壓力會越來越大,他們當中相當一部分又對自己企業的發展壯大和自身的突破成長有很強的意願,所以私董會在中國的需求是非常大的。需要指出的是,私人董事會要在中國生根發芽並持續發展,最終成為企業家學習的主流模式,可能需要具備三個條件。

首先,需要有一批能夠沉下心來、長期致力於推動民營企業家成長的真正的教育機構。這些機構只有通過不斷深入了解中國民營企業家的特點和需求,不斷理解和創新私人董事會的運營模式,不斷對相關領域進行學術和理論研究,才能對這個領域的可持續發展提供組織保證。

其次,需要越來越多的退休或者半退休的資深企業家和高管願意作為領教,來帶領企業家私人董事會小組。他們應該對幫助年輕一輩民營企業家有強烈的使命感,對教練和主持促動理論和技術有學習的精神,對民營企業家和民營企業有深入了解的好奇心。

再次,需要民營企業家群體多多了解私人董事會這種模式的本質。企業家們如果覺得這一學習模式值得嘗試,需要有心理準備長期投入時間,終身學習;需要有心理準備對小組成員完全坦誠相對;需要有心理準備接受小組成員出於關心目的的挑戰。

作者係領教工坊聯合創始人兼CEO



免責聲明:本文系網絡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但因轉載眾多,無法確認真正原始作者,故僅標明轉載來源。如涉及作品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繫,我們將根據您提供的版權證明材料確認版權並按國家標準支付稿酬或刪除內容!本文內容為原作者觀點,並不代表本公眾號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相關資訊

    同類下暫無推薦的資訊...

共0條評論網友評論

    暫無評論,快來搶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