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農業競爭力澳洲重用機器人

2016/8/15 上午 10:49:20 次瀏覽 分類:農業4.0

摘錄自2013年5月27日台灣醒報綜合報導


    為了應付亞洲市場對優質農產品日益增長的需求,澳洲著眼於高科技設備,以提升產業競爭力。眼見亞洲市場蓬勃,中產階級對高品質農產品的需求日益攀升,在最低薪資15.96澳幣(約台幣478元),人力資本昂貴,又有工時限制的澳洲,透過農業機器人等科技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方式,已成為競爭未來農產市場的關鍵。

    「採用新科技來維持澳洲在全球農業的競爭力已成為勝負關鍵。」澳大利亞聯邦銀行分析師馬修表示,「如果無法透過前瞻科技發展農業,角逐亞洲食品市場的雄心壯志勢必煙消雲散。」,目前澳洲農業占全國GDP的2%,政府預測2050年時農業產值可達到5%。尤其近來礦業成長走緩,農業產值更顯重要。

    目前澳洲出口量為世界第二大的小麥耕地,已透過衛星定位來標地,來協助有效施肥。據澳洲聯邦科學既工業研究組織(CSIRO)表示,這項技術的應用帶來了14%的利潤增長。除此之外,澳洲積極研發的機器人,也開始具備自動導航與收割等簡易工作的能力。

    例如雪梨大學最新研發的代號「螳螂」與「蝦」的機器人,已經可以在蘋果樹叢間移動,確認果實是否成熟,以及土壤是否需要澆水或施肥。

    雪梨大學機器人與智慧系統教授史卡利表示,下一階段的目標是讓機器人進行澆水與採收等較複雜的工作,最終目標則是能夠摘採作物。目前由雪梨大學研發的機器人與無人飛機已經在米爾杜拉、維多利亞洲等地進行測試。

    縱使機器人科技發展有成,但依靠季節工來採收作物的農民則對高科技能提供的幫助持保留態度。


眼看全球糧荒的警訊日益強烈,各家開始尋找糧食替代方案。雖然機器人技術尚未完全成熟,但澳洲已做好準備,將以高科技把握「糧機」。






免責聲明:本文系網絡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但因轉載眾多,無法確認真正原始作者,故僅標明轉載來源。如涉及作品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繫,我們將根據您提供的版權證明材料確認版權並按國家標準支付稿酬或刪除內容!本文內容為原作者觀點,並不代表本公眾號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相關資訊

    同類下暫無推薦的資訊...

共0條評論網友評論

    暫無評論,快來搶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