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VR領域,矽谷初創公司普遍比中國公司創業更早,技術更成熟,商業模式的理解也更透。智東西在深扒過Jaunt和NextVR之後,近期有機會通過英途組織的越洋對話,與美國另一家同樣有著出色表現的VR直播創業公司Voke兩位夫妻檔創始人Jay Jayaram和Uma Jayaram進行了深入交流,他們對VR直播商業運用的時間和商業模式的理解,對國內VR行業極具參考價值。
Voke2012年成立於矽穀,是一家研究虛擬實境技術的公司,曾通過VR形式轉播NBA和北美冰球聯盟(NFL)的體育比賽。其致力於通過自己的立體平臺為體育賽事和音樂演唱會提供給觀眾VR直播,並在直播中允許使用者對視角進行任意切換、對視頻進行暫停或者重播,還能夠疊加贊助圖像層以觀看其它比賽資訊。另外,它還向移動設備、平板、電視提供2D視頻流媒體內容。
在拍攝中,Voke使用了多攝像頭方案,在180°半圓盤加入了6對,12個攝像頭來拍攝3D畫面。其還自主研發了兩個應用——IStadium和Soccer-4U。
Voke創始人兼CEO Sankar Jay Jayaram曾對外稱,美國另一家VR直播公司NextVR是其唯一競爭對手,但自己在拍攝方案和商業模式上更有優勢。今天,智東西(公眾號:zhidxcom)就帶來這家主打VR體育直播的夫妻檔美國創業公司Voke的深度解讀。
。。。
深耕23年技術夫妻檔連續創業
Voke的創始人是一對連續創業的夫婦——Sankar (Jay) Jayaram和Uma Jayaram,兩人都畢業於MIT印度理工學院,都在美國維吉尼亞理工獲得博士,又同時任教於華盛頓州立大學(機械和材料工程副教授),並聯手創辦了華盛頓州立大學VRCIM(虛擬實境和電腦集成製造實驗室)。
Jay Jayaram是虛擬實境和3D視覺化領域的專家,也是電腦圖形學和虛擬實境國際標準委員會的成員之一,還把虛擬實境應用程式和貨幣化想法帶入媒體業,製造業,原型機製造,智慧家居——現任Voke總裁兼CEO。
Jay Jayaram老婆Uma Jayaram也是美國機械工程師協會成員,現任公司執行副總裁兼COO,負責主導Voke一系列戰略合作和國際拓展專案。
現在,Voke的團隊中還擁有著體育、娛樂界的名人、高管:
2016年7月11日,曾在雅虎和AOL負責科技和媒體領域的前高管David Aufhauser宣佈加入Voke,擔任首席戰略和產品官,未來將負責Voke在娛樂傳媒佈局和市場方向的拓展。
公司顧問中還有曾獲得5次格萊美大獎的流星歌星Marc Anthony,負責提供娛樂界的戰略部署諮詢。
體育方面,則有擁有20多年的體育傳媒經驗,曾任職美國頂級體育直播電視公司Sportsvision的艾美獎獲獎人Jeff Jonas(任職Sportsvision期間,Jonas是促進公司與CBS,NBC,ChoiceSeat等大客戶的關鍵關係與創建新思路的重要存在),他在2016年1月9日起擔任Voke首席商務官。
。。。
錯過一場橄欖球比賽開始創業想法
在Voke之前,Jay Jayaram和Uma Jayaram共同創辦了3D-4U,先行將3D和VR技術應用到體育娛樂產業。而創造3D-4U的原因,是因為他錯過了西雅圖海鷹隊在華盛頓主場的橄欖球比賽。
在錯過這場比賽後,作為美式橄欖球的忠實粉絲,Jay想到如果能坐在家裡戴上VR頭盔“身臨其境”地看比賽該多好——Jay當時已經是華盛頓州立大學機械和材料工程學院助理教授,加上已經對VR技術在裝配和工程製造方面的應用深有研究,他確定“這就是自己找的點子”。
這就是Voke前身3D-4U的由來——專業背景的技術積累+靈感迸發。
Bloomberg上的資料顯示,3D-4U成立於2004年,總部位於華盛頓州普爾曼。在當時,它是作為一個媒體技術公司來運營的,其目的是讓球迷和觀眾獲得2D和3D的媒體體驗,它提供個人事件查看,2D和3D的媒體互動體驗;擁有Ricky Martin Concert-4U,一個允許用戶查看喜愛的藝術家的音樂會的應用程式;iStadium,一款基於Android和iOS的應用,可以在移動設備上提供個性化和互動體驗。3D-4U的技術可以讓用戶定位或關注於現場或重播中的任何球員,教練,或者觀眾,並與家人和朋友創建和共用個性化重播,其應用程式可在App Store和Google Play中都有。
另據CrunchBase網站上的數據,2014年10月14日,3D-4U未知估值的債務融資是75萬美元。同年,12月16日,3D-4U和NEC宣佈了一項戰略合作夥伴關係,以提供下一代安保產品,並加強在大型活動中對安全和公共安全的保護能力。 在當時,NEC在提供高度精確的視頻分析工具上被公認為是安保市場中的領導者,而合作的目標就是將NEC工具視頻分析功能擴展到採用3D-4U技術生成高清晰度的全景視頻中去。
資料顯示,3D-4U提供擁有高清晰度的全景視頻拍攝功能,並能夠將全景圖像即時縫合合併,而這正是對安全的解決方案非常重要的一點。多個3D-4U攝像機能夠即時同步捕捉不同區域的畫面,提供大量可用於分析的視頻資料,而不再需要安裝多個PTZ攝像機來覆蓋所有區域。
2015年10月2日,3D-4U在Facebook上表示已更名為Voke。
。。。
VR直播的真偽之辯:3D和現場感
在Jay Jayaram對VR直播的理解中,首先提到的是360度全景視頻,他表示雖然360度全景視頻已經在市場上存在很長時間,有2D也有3D的全景視頻技術,但把360度全景視頻放在頭盔並不算是真正的VR。真正的VR強調現場感、景深深度,3D景深效果是在攝像機拍攝時就應當捕捉到的。
Jay Jayaram認為現場賽事的VR必須做到相機能記錄賽場周圍的情況,這樣才能實現觀眾與環境的交互以及沉浸,而不是被動觀看。
普通VR視頻錄製和VR直播的本質區別是“即時”。攝影機捕捉到的影像需要通過轉碼,才能生成VR設備可以觀看的模式。這個問題Voke用自有的平臺來解決了——平臺上的VR製作和轉碼軟體能夠即時製作VR流媒體,並進行傳播。
Voke依託端到端的VR平臺,其直播內容中既有人與內容的交互,植入社交平臺的內容,也有豐富的使用者選項,能更好滿足VR的互動需求。
在製作端,Voke捕捉到的內容是高度清晰的——畫面品質可達單眼6~9k的解析度,畫面高度達1~2k,在目前來說,製作水準相對先進。同時,由於兩個眼睛看到的畫面都高清晰度,沒有某些VR製作商存在的魚眼問題,畫質呈現起來更乾淨。
對於平臺消費端,Jay Jayaram認為目前市場上的頭盔還沒有完全成熟,雖然適合一部分應用,但尚未達到直播的需求。很多觀眾是沒有辦法戴上2~3個小時的VR頭盔來觀看直播的。不過儘管頭盔有很多缺陷,對於VR直播內容來說也並不是最重要的問題。事實上,對於體育賽事和音樂會類型的直播,最重要的是引導消費者學會自己找准視角,來操縱看到的內容,從而更好與賽事和音樂會互動,並找到想要觀看的內容。
。。。
Voke的核心技術有什麼?
Jay Jayaram認為當下市場中硬體還不成熟,所以Voke增加了中間的一步——從手機和PC螢幕上觀看2D的全景視頻,這對於VR的體驗也是有幫助的。
在Voke的平臺上,他們選擇了分兩步走,用戶既可以在三星、Occulus這樣的VR頭盔上觀看,也可以在手機、平板和PC上觀看,覆蓋到了更多的群體。
Jay Jayaram和創始人有著23年的技術經驗,團隊中很多人有近十年在與VR打交道。據瞭解,Voke的核心技術包括捕捉畫面後的拼接處理,轉碼、壓縮製作在內的整個平臺流程;將360度3D全景視頻快速壓縮成4k視頻在手機上觀看的技術;包括社交平臺嵌入,還有SDK開發包等在內的平臺交互內容等。——這些核心技術用了Jay Jayaram團隊六年時間。
Voke環繞( Voke Surround)是由Voke捕捉和創造的專有的180-360度的視頻,擁有高清晰度,不存在魚眼失真,可即時交互。 Voke粉碎了典型的移動設備的圖元寬度障礙,支援超過18000個圖元的解析度。 其還使得自由視點成為可能,讓觀眾能夠隨意環顧四周,很自然的看到自己感興趣的內容。 Voke讓使用者突破傳統的被動視頻觀看,可以主動控制觀看的想看到視頻的部分。
Voke分享(Voke Share)讓觀眾自己製作名為縈繞( Twirls)的個性化片段並在多個社交媒體平臺分享。 Voke最開始是在華盛頓州立大學對VR體驗進行了測試——向粉絲直播Cougars(華盛頓美洲獅球隊)比賽。
2016年4月16日,Voke申請了用於觀看多個視頻的系統和方法的技術專利:
此設備和方法用於通過特定視角和視窗(變焦)的選擇觀看全景圖像和視頻,同時允許觀看者對傳送時間進行控制,從而對內容進行暫停、播放、快進、快退、慢進或者一幀一幀播放。這種方法可用於觀眾的觀看系統上存儲的視頻。
對於Voke在VR直播技術上的實現,Jay Jayaram表示有三步:
第一步是實現即時直播,達到沉浸體驗,無論是籃球,還是橄欖球都能獲得現場觀看的體驗。
第二步是把賽事現場的多個攝像機同步連接起來,得到整個現場的全景體驗,允許觀眾選擇視角,無論是守門員身後,還是邊線,甚至也能暫停,轉到另外一個攝像機的角度,也可以實現慢動作和重播、快進、畫面縮放等。
第三個步驟是社交功能,也就是用戶在戴上VR頭盔後,也做到像在手機端一樣一邊觀看一邊分享內容。
除此之外,在Voke的平臺上還可以往視頻中植入其他物件(比如比分、廣告)。這意味著,Voke提供的是一個端到端的完整的平臺解決方案,整體提升了球迷、樂迷的參與度。
在延時上,Voke自身製作的延時現在已經控制在半秒之內——跟所有網路直播製作流程一樣,直播都有一定延時,內容通過CDN傳播到觀眾設備上花20s~30s。
至於傳遞的位元元速率,如果是手機的2D觀看,Voke提供500kb/s,1M、2M和4M/s每秒,這四種位元元速率。如果是在Oculus、三星Gear VR這樣的VR設備上觀看,Voke提供3m, 5m和8 m/s這三種位元元速率。
。。。
Voke的最大競爭對手:Next VR
對於競爭對手,Jay Jayaram認為NextVR是Voke唯一的競爭對象,他表示NextVR在中國也獲得了投資,早期投資者包括華納公司和旗下的Turner Sports。但是在直播NCAA冠軍賽的時候,Turner Sports卻選擇了Voke,Jay Jayaram說這從某種程度上證明瞭Voke的內容製作品質更好。
在具體競爭優勢上,Jay Jayaram提到了三點:
第一、Voke的直播沒有魚眼鏡頭的扭曲效果,而Next VR因為使用魚眼鏡頭,在畫面轉到左右邊時會出現畫面失真,3D效果丟失。Voke的解決方案能保證在360度環繞時保證景深和3D效果。
第二,比起只用一種鏡頭,在拍攝不同的體育賽事時,Voke使用的是不同的鏡頭,並會根據不同的賽事調整鏡頭的使用方式。和NextVR使用幾台Red Dragon不同,Voke使用的是多攝像頭的方案,180°半圓盤加入了6對,12個攝像頭,用於拍攝3D畫面。
Voke在平臺上把不同鏡頭捕捉的畫面拼接在一起,並對鏡頭的寬度和視野進行調整。比如足球比賽適用更廣的鏡頭,籃球和其他比賽適用其他類型的鏡頭等等。對於足球、橄欖球、棒球這種大場地賽事,Voke用4個攝像機位。對於籃球這種場地小型一些的賽事,則用2-3個。
對於多個攝像機的拍攝體驗,Jay Jayaram表示目前在美國橄欖球聯賽中,Voke在直播賽事時一直用四個攝像頭拍攝,在邊線旁也有兩個Gopro拍攝畫面——這樣能夠保證使用者可以從多個角度調整觀看視角。
第三,Voke認為其商業模式更適用於現在的體育行業:Voke把技術出售給體育聯賽和傳媒公司,讓他們把Voke的方案整合進自己的網站和App,而不像NextVR,使用者還需要到專門的網站觀看賽事。現在,各大聯賽自主掌握著各種賽事的版權,所以Voke的技術授權、許可的模式相對更適合。
第四,Voke更具有市場潛力——Voke採用的方案不用等到頭盔硬體普及,現在就可以在手機端觀看和體驗,這個技術也直接出售給體育聯賽和傳媒公司,可以直接進入市場。
。。。
投資:英特爾戰略投資 NBA球隊也跟投
在2016年3月15日,Voke發表聲明稱已完成總額為1250萬美元的A輪融資,英特爾旗下Intel Capital領投,A&E、Nautilus Ventures、迪士尼與傳媒巨頭赫斯特集團聯合控股的藝術娛樂電視網路(A&ENetwork),以及NBA薩克拉門托國王隊等跟投。Voke稱資金到位後將用於為更多頂級體育賽事提供VR直播。
在投資Voke之前,英特爾收購了以色列3D視頻技術公司Replay Technologies。Replay Technologies之前一直在和英特爾合作,提供3D視頻製作以及現場直播視頻重播技術。
而在1月,英特爾CEO Brian Krzanich出席了CES體育商業峰會,打出了“體育數位化”的口號,將“沉浸式體育”納入戰略規劃。
所以,對Voke的投資也就意味著英特爾將其劃入了自己在體育直播的佈局。交流中,Jay Jayaram坦承,競爭對手NextVR獲得了中國資方的投資,Voke也在尋找中國發展的機會。
。。。
商業化嘗試:集中在移動端和社交媒體
截至去年秋季,公司的戰略合作夥伴有美國橄欖聯盟的傑克遜威爾美洲虎隊和NBA的薩克拉門托國王隊。兩者的合作使得球迷可以在虛擬實境中觀看在印度孟買舉行的國王隊對洛杉磯快艇隊的季度開幕賽直播。Voke的另一個合作夥伴美國國家橄欖球聯盟NFL的美洲虎隊,將多處場館授權給Voke,不僅為球迷提供VR直播體驗,也為教練隊伍提供視角靈活的技術分析、指導素材。
對於在2015年NBA國王隊常規賽開場比賽中使用的VR直播,Jay Jayaram提到當時團隊是在加州直播,同時把畫面傳到印度,在孟買的觀眾也看到了這場比賽。
2016年3月,Voke還和Turner Sports和Occulus合作直播了NCAA(美國大學生籃球聯賽)的冠軍賽,打造了“瘋狂三月”VR球賽直播系列——這比賽在美國是觀眾數量僅次於超級碗橄欖球賽的第二大直播賽事,對於這場直播,Jay Jayaram給到了這樣一組資料:當時用Oculus頭盔觀看的觀眾大概有三萬人,用網頁、移動端App觀看的有75萬,在Facebook上的3D集錦視頻有300多萬點擊量。
在音樂會直播方面,Voke之前做過包括瑞奇馬丁的演唱會,和拉丁天王Marc Anthony的演唱會等音樂會直播。Jay Jayaram表示Voke在製作演唱會時,會專門為其製作App,讓觀眾可以觀看現場表演。
對於其他應用領域,新聞方面,Voke此前在5月曾與哥倫比亞電視臺做過CBS This Morning早間新聞直播。Jay Jayaram提到接下來Voke會有四個娛樂現場拍攝——包括娛樂直播、時尚典禮、頒獎典禮等。
對於音樂會與體育賽事的直播,Jay Jayaram認為目前人們對體育的直播需求更強烈,體育賽事是目前最重要的發力點,但在未來,音樂、娛樂直播將是更大的市場。
至於直播頻寬的成本,Jay Jayaram表示目前在直播體育賽事中,是由電視直播公司(可以從CDN提供商那裡拿到很好的價格)來由承擔的。對於音樂會直播,如果IP方希望由Voke承擔CDN的費用,他們也會和CDN提供商合作,然後把這部分費用平攤到每個付費用戶的頭上。
。。。
核心商業模式:從技術授權到票房分成
對於商業模式,Jay Jayaram坦率地表示“目前市場上VR的製作商還沒有開始收費,因為消費習慣還沒有培養起來。一旦觀眾接受這種方式並願意付費,我們將有很大一部分營收來自于觀眾付費。”
現在一場NFL比賽需要400塊錢去到現場,如果NFL願意把票價提升20美元來提供VR體驗,我們從中分得一美元的費用,把所有觀看人數加起來會是很大一筆費用。又例如音樂會這樣的現場,如果每個人多支付一點錢,我們從中分50、25美分的VR體驗費用,加起來也是可觀的。”
現在,Voke是從技術許可獲利,比如賣給NBA整個解決方案從中收取許可費,不過,Jay Jayaram樂觀地估計“也許明年,就可以開始按觀看人數收費。”
對於未來,Jay Jayaram認為或許在未來,當個人VR設備普及,每個人都可以進行VR直播,到時,像Voke這樣的專業VR製作團隊存在的意義應該在於平臺的掌握和更高層次內容的製作與分享,例如社交分享與互動。
他還提到Voke計畫在18個月之內把所有平臺的軟體移到雲端,把硬體軟體授權給客戶使用,到時客戶可以使用雲端軟體製作高清VR視頻,消費者也可以參與到製作中。
在市場的普及上,Jay Jayaram表示無論在中美,普及VR直播內容都還需要幾年時間才可以真正實現收支平衡。但他強調Voke的VR內容可以在手機和PC上觀看,將是很好培養未來消費者市場的中間步驟——“通過製作2D的手機端和移動端體驗來培養對VR的興趣,有了消費群後,等到VR設備真正普及的一天,我們就能擁有領先的地位。”
從Jay Jayaram的介紹和我們與其的交流中,可以明顯感受到,這是一個對技術有著執著追求的創業團隊,雖然創辦Voke是從2012年,但兩位創始人本身都有很深厚的技術積累。
比起NextVR單一的紅龍攝像頭組合,Voke會根據拍攝賽事的不同使用不同的鏡頭,其技術授權、許可的模式也相對更適合與掌握各種賽事版權的聯賽與傳媒公司的合作。Jay Jayaram和Uma Jayaram這對夫妻檔從一場海鷹隊主場賽的錯過靈感迸發,從3D-4U到Voke,從手機和PC螢幕上2D全景視頻觀看的提供到各大體育、音樂賽事的VR直播,一路走來,逐步成熟。
從其創業歷程到對VR直播商業模式的探討可以看到,VR直播特別是沉浸感強、具備3D效果、多視角切換、不卡頓、多平臺播放的VR直播形式必將對傳統廣播電視業帶來顛覆性的體驗改變。
Voke對商業模式的探索很值得借鑒,目前探索的路線簡單的來看是兩步走:
1、前期以技術服務商的形式出現,核心技術,整套直播方案是其壁壘。
2、後期在應用更加普及後,希望通過票房分成獲取收益。
前期面臨的是規模化的問題,但是技術門檻很好;後期的想法是否可行,關鍵看其在娛樂公司中的議價權有多大,我們認為這種分成的玩法具有不確定性,但由於其技術壁壘的存在,接受娛樂圈巨頭公司的投資不是沒有可能,畢竟還有那麼多中國土壕等著向海外技術公司伸出買買買的雙手呢。